举世瞩目的亚运会要到杭州家门口举办了,昨天距离亚运会召开还有121天。家里要办一件大喜事,自然要漂漂亮亮、清清爽爽迎接四方宾朋,
对照实现“要办好一个会,提升一座城”的目标,得下绣花一样精细的功夫。杭州准备好了吗,如何破解尚存在的不足和短板,在细节出见真章?今天,由杭州市委办公厅主办,杭州文广集团、杭报集团承办,1+X民意互动平台协办的2023年杭州市首场“公述民评”面对面问政活动就聚焦于此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今年是杭州电视问政开展的第十五年,始终锚定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。本期围绕“迎亚运、城市品质、城市治理、城市文明全面提升”的主题开展,并首次引入了儿童观察团。那么,现场到底抛出了哪些犀利的问题,有没有让相关部门“红脸出汗”,来看潮新闻记者的实录。
“在电子支付之都,地铁购票机却无法手机支付”
地铁集团:两个月内完成1985台机器升级
随着外地游客增多,地铁支付问题日益突显。
一位民评代表调研后发现,在杭州的地铁自助售票机上,仅有现金支付,数字人民币支付、银行卡支付三种支付方式,没有微信和支付宝入口。这对于不熟悉环境的外地游客很不方便。而且站点的安保人员对支付方式也不熟悉,对于支付方式的询问,回答得五花八门。
在一个电子支付之都,自助购票机的支付壁垒为何存在了这么长时间?
面对质问,地铁集团的回答干脆利落:“我们将在两个月之内,完成全部购票机改造,总共1985台机器。”
还有民评代表关注到西湖旅游的高峰时期,观光游览车非常抢手——
傍晚6点左右,熙熙攘攘的西湖边,许多电瓶游览车穿梭而过,许多游客招手想搭车,师傅却摆摆手说下班了!这个点通常游客都比较疲乏了,游览车的营运时间是否可以适当延长?
西湖景区管委会现场回应,目前的安排,冬季到傍晚5:00,春秋季到傍晚7:00,夏季延长到傍晚9:00。“需不需要再进一步延长,车辆如何安排能够最大限度满足游客需求,我们将进行专题研究。”
一位民评代表描述了在游客行人密集的道路,却找不到一只垃圾桶的尴尬:“我从浙大正门玉古路到求是路这段大概600米长,行人都比较密集,两边没有垃圾桶,绿化带就可以看到纸巾、水瓶、烟头等垃圾。”
垃圾桶如何科学设置?城管部门表示,2018年以后,为了全市加快推进垃圾分类,提高市民文明素质,适当减少了垃圾桶,去年专门出台了规定,在商业街区每100米设一个,在城市主次干道200米设一个,在背街小巷400米设一个。”这个情况还没有到位,按理说600米应该设置三个桶,我们回去以后要全面排查。针对现在经济复苏人流量增大,在商业街区和景区要适当加密,方便市民和游客。”
2021年前后,杭城大部分市属医院都在挂号区,增加了语音交互自助机,提供无障碍挂号、取号等服务。但是根据残障人士的实地体验,如杭州市三、市一、红会等医院的语音交互机,要么找不到,要么不太灵光。
这些看似智慧的机器却是形同虚设,反而给残障人士提供更多的麻烦。民评代表很想问一问,这些机器为什么都用不起来了?
杭州市卫健委表示虚心接受,将责成生产厂家对设备进行更新和升级,另外特别对语音识别模块进行优化,目前整体识别率明显提升,下一步举一反三,要求所有市属医疗机构严格按照无障碍设计规范所有的条目,逐条进行自查,发现问题及时整改。
“河坊街的品质特色,实在不符合国际城市形象”
上城区:提档升级,重点打造博物馆群落
城市品质的提升,关键是品位与特色。作为杭州知名的最具文化代表性的历史文化步行街,清河坊如何来体现亚运之年的杭州韵味?
“当下的河坊街,感觉商业品质与特色和杭州国际城市形象严重不符。”一位民评代表毫不客气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,认为街面充斥大量的低端商业,一条街上有三个烟雾缭绕、灯光迷离的妖洞,严重拉低了河坊街的文化形象。10多年来,杭州商业街一直处在全国的前列,但这几年的品位和特色急剧下降。
其实关于河坊街的业态,坊间一直有所吐槽。
“感谢民评代表给我们提出的问题,我们也会借亚运会的契机,提升清河坊历史街区的韵味品位。”上城区的相关负责人态度很诚恳,虚心接受批评,并提出具体的工作思路。第一步对于清河坊区块5条路,将按照不同的特点来做业态的统一规划;第二步提档升级,加强对物业招商的引导,尽量淘汰低端的商铺,引进一些轻奢时尚潮玩的品牌,特别是重点打造博物馆群落,提升这个区块的历史韵味;第三步就是精细管理,进行街化绿化美化,同时加强一些配套设施的建设,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。
一座城市的国际化氛围感,往往藏于无声处,细节里。
地铁、公交两大交通枢纽站名英文翻译不一致,是公述民评关注的老问题。
地铁1号线龙翔桥站,节假日流量爆棚,它的英文站名为拼音Longxiangqiao;可70多米远的龙翔桥公交站,站名译为Longxiang Bridge。
公交地铁英文翻译同站不同名,在地铁2号线、19号线的沈塘桥站,地铁5号线姑娘桥站,都同样发生。另外,地铁5号线,姑娘桥、南星桥、万安桥、宝善桥、拱宸桥东,“桥”这个字,有的用拼音,有的用英文。
民评代表认为,交通站点这个老问题,在一个国际化城市里实在不和谐,外国友人来了可能会被搞糊涂。
地铁集团表示:“我们有一个导则,有实体桥的地方还是用‘bridge’,没有实体桥只是个地名的话就用‘qiao’,我们认为这样比较合理。我们跟公交不一致的地方,专门进行过协调,目前像龙翔桥的站名,已经由公交来整改,保持一致。”
如何啃下老大难的硬骨头
“堵梳结合”被高频提及
潮新闻记者留意到,问政中,涉及市民文明素养的问题清单也不少,而“堵梳结合”这四个字被高频提及。
曝光的视频中,滨江区江陵路地铁站附近,黄牛电动车载客现象非常突出。管理人员试图劝离,但表示实在管不住,只能眼看车主扬长而去,有的甚至一次性载两名乘客。
再比如,西湖区三墩地铁站附近,很多市民赶着换乘,索性就将共享单车和电动车随意一放,不仅占据了人行道,有的甚至停到了马路上和斑马线上。管理员表示,人流量大,划线的位置都已经停满,他们也只能帮着把车挪一挪,塞一塞。
“确实暴露出我们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高、措施不够扎实,尤其是在疏和堵的两个方面做得不好。”滨江区负责人现场坦言,滨江年轻人比较多,大家急匆匆去上班,这本质上是没有解决好“最后一公里”乃至“最后100米”的问题。她表示,滨江区会把这项工作纳入到迎亚运的专项整治当中,加大统筹力量,“具体的方案我们今天回去以后马上商议,明天见行动。”
西湖区负责人表示,将通过道路提升改造、向周边口袋公园置换空间等方式,腾出一部分停车的位置。之后会通过数据分析,让辖区的单车运营商在高峰期加大运维的力度,增派一线工作人员进行管理。
现场曝光的视频中,有一位钓鱼哥“火”了。
在钱塘江复兴大桥下层桥面非机动车道的护栏上,挂着“钱塘江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禁止垂钓”等告示牌,但还是有人站在非机动车道上钓鱼。
记者问一位钓鱼大哥:“你在这里钓鱼不觉得危险吗,这么多车开来开去。”
大哥不以为然:“如果说你都这样想的话,什么都不安全,你吃饭也要噎着。”
“这里鱼多吗,钓不钓得到?”大哥悠悠地说:“哥钓的不是鱼,哥钓的是寂寞。”
钓鱼哥的调侃让现场发出了笑声,也让两个区的负责人反思:复兴大桥所处的位置是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,此前也多次开展执法行动,为什么依然屡禁不止?
上城区负责人就暗访中的两个位置进行了分析,复兴大桥点位正好处在江心,水缓鱼多;景御桥点位在三堡船闸附近,江水灌入后也会带来大量的鱼。
“首先是工作力量不够到位,接下来要发挥科技治理的滨江特色,这是“堵”,另外就是“疏”,告诉大家哪里可以钓鱼,滨江现在有67处点位,欢迎垂钓爱好者到可以钓鱼的地方钓鱼。”滨江区负责人说。
“提升城市品质,必须要从市民的需求上做文章,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”现场评论员、新华社浙江分社副总编辑方益波表示,一定要避免专项行动过后,如一阵风吹过,现象暂时看不到了,但需求依然存在,那么问题迟早会卷土重来,“堵疏结合的思路是很好的,但是一定要做到位。”
问政专家、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副教授认为,本场中,大家反映比较多的都是老大难问题。归根到底,这反映的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功夫。
现在距离亚运会举行只有100多天,怎么啃下硬骨头?寻找问题根源,在机制上打通障碍,这是摆在杭州面前的一张重要的“考卷”。
值得一提的是,今天的问政环节新增了一个插曲,杭州正在积极创办儿童友好型城市,很多孩子想从他们“一米高度”的视角,为杭州城市建设提出一些意见建议。
比如有学生建议在地铁、口广场、亚运场馆等地点添加一些AI机器人,回答游客们提出的问题;能否在地铁站加入机场或者火车站的托运服务;是否可以在景区厕所里设置一个儿童等待区……也有学生希望能成为杭州亚运会的志愿者,向中外游客展示杭州儿童的风采。
正如上城区负责人所说,我们还得要研究,怎么组织、凝聚更多群体参与到杭州这场大事和盛事中,让整个文明城市的提升形成合力。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
Copyright 2015-2022 海口龙华舞枫电子商务工作室版权所有 备案号:琼ICP备2022016367号-1 联系邮箱:nuoxi 7979247 @sohu.com